戎國強
甘肅省隴南市的一群官員,“合作”了一把,把各自的親友共19人弄進公辦教師花名冊,吃上了“皇糧”,一吃吃了三年,共領取財政工資117.84萬元。日前, “假教這起師”案已進入二審?!凹俳處煛钡臄÷叮且粋€意外——2014年,隴南市檢察院在查處一起農(nóng)村基層組織成員職務犯罪案件時,才把“假教師”案牽連了出來。如果沒有這個意外,這19人很可能還在安然地吃著“皇糧”——其實是納稅人的“供養(yǎng)”。
制造“假教師”,本是見不得人的。但是,隴南這件事,因為參與的人多,保密程度并不高。這至少說明,相當數(shù)量的官員,視內(nèi)部人的貪腐、違法行徑為正常,或者是敢怒不敢言。
人事部門及包括學校在內(nèi)的教育系統(tǒng)——類似的機構,都有一定的“內(nèi)部性”、封閉性;“內(nèi)部人”的利益、命運基本上掌握在部門權力手中,這是部門首長行不法之事而有恃無恐的主要原因?!凹俳處煛卑甘艿讲樘帲饕獞獨w功于隴南市檢察院,它層級高于文縣人事、教育部門,更重要的是,相對于這些部門,檢察院是“外部機構”,如果沒有特殊的“關系”,檢察院不會受制于文縣教育局、人事局;文縣方面也很難對其“做工作”。
這給我們一個啟發(fā):兩個部門間距離越遠,越是沒有工作關系和個人關系,一方越不容易被另一方“做工作”。但是,在現(xiàn)實中,兩個部門只要有一點點的私人關系,權力勾兌就會發(fā)生??h鄉(xiāng)一級就基本上是熟人社會了,說個人情,拉個關系,太平常太容易了——就在大家視如平常中,權力走私”“ 悄悄地完成了。
那么,“權力走私”的真正克星是誰呢?是徹底的公開,向全社會公開,讓全體社會成員來監(jiān)督。